...
眼下,正值春耕春管关键时期。如何更好守护粮食安全、实现“国之大者”?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,“新质生产力”站上C位、成为最热词汇,为春耕提“智”增“数”提供了新思路。这让新质生产力走进田间地头,实现与春耕春种的“双向奔赴”,将为农业现代化碰撞出更多机遇。
前不久,在黎平县中潮镇头坝冲田坝上,随着“哒哒哒”的机器马达声响起,一台台耕田机列队前进,开展机械化犁田,农用植保无人机也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升空,预先演练飞控喷洒……一场热闹的春耕备耕农机化工作现场培训在这里进行。
“我们今年得用好新质生产力,不断推进我县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,为今年创建机械化示范县做铺垫、打好基础。通过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以后,切实有效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,助推农业现代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”黎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阳超说,该县将充分的发挥农业机械对粮食生产的推动作用,加快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,逐步的提升农机装备服务水平,确保粮食单产水平实现新的突破。
采访中,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在黎平已得到了实践。“以前人工插秧的时候,一人每天最多完成一亩田,用机械化插秧只需要20分钟就完成一亩,收割只要10多分钟就能完成一亩,而且比我们自己人工种的亩产量增产100公斤以上。”中潮镇潘老寨村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闻振雄说,采用新技术真的大幅度的提高产效率、节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助力增效增收。
走进麻江县贤昌镇水稻钵盘育苗基地,机械轰鸣,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有的在铲土、有的在放育秧盘、有的在放水稻种子、有的在捡盘子、有的在装车,现场一派繁忙景象。
“大哥,抬完这些了,就去田里头摆放哈。“伯妈,你的这个盘子一定要交叉放,这样才不容易卡机……”麻江县富锌硒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总正在叮嘱流水线上的工人。
“我家今年定了3亩多的水稻秧苗,娃娃常年在外面打工,现在村里头有机器帮忙育秧,我们只管打田好就行,等秧苗大了直接去拿来栽,再也不需要去田头弯腰点小秧苗了”。新场村牛厂组70多岁的罗泽阶几句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,如今在村里也已经有了新的育秧方式,这让乡亲们很高兴。
近年来,随着极端天气的易发频发、劳动力下降等问题出现,贤昌镇党委政府超前谋划、科学部署,扎实推进优质水稻育苗工作。同时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企业”的模式,通过企业负责育秧、村合作社负责管理的合作模式,扎实做好春季水稻育秧工作,全面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线。
记者在镇远县江古镇高产粮食示范田育苗基地看到,和传统的育苗方法不一样,十余名工人正采用人工加机械的方式来进行钵盘育秧,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运用到水稻育苗工作中,稳步推进春耕备耕工作。
“今年我们采用了水稻钵盘育苗新技术,利用机械化育秧20亩,出秧苗之后能够保证800亩的水稻种植。”江古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湘洪介绍,2024年,该镇计划种植水稻1.85万亩,全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。
沃野田畴,万象“耕”新。随着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列,各种新技术、新模式不断涌向黔东南大地的田间地头,智慧农业让春耕春种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优质良种持续播撒、智能机械逐渐覆盖、农业生产稳步推进的春耕活力图景,将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。